滌綸短纖維是否永遠掙脫不了“棉花結”
由于滌綸短纖維、粘膠短纖與棉花存在明顯的替代關系,三者價格的聯動走勢自然天成。也就是說,棉花價格的上升會直接帶動粘膠短纖、滌綸短纖維的上升,反之亦然。對于這種價格相互糾結、剪不斷理還亂的現象,業界有個形象的比喻——化纖原料的“棉花結”。
縱觀近幾年滌綸短纖維、粘膠短纖的市場走勢,均呈現隨棉花漲跌而有規律的變化,特別是自去年以來,棉花價格大起大落致使化纖品種無一幸免。這些滌綸短纖維品種何時才能擺脫棉花的影響和束縛,自己決定命運?難道在它們身上真的有永遠掙不脫的“棉花結”嗎?
差價由市場約定俗成
據記者了解,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棉花價格的上漲造成下游紡紗織造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企業便轉向更多地采用具有價格優勢且性能相近的短纖維作為替代,主要是滌綸短纖維、粘膠短纖,從而帶動短纖市場需求的增長,繼而拉動滌綸短纖維價格上升,使滌綸短纖維價格與棉花價格始終保持著差價。
目前,差價潛伏危機與兩者價格走勢相伴相隨。棉花與滌綸短纖維之間總是會存在差價,這種差價的合理性由市場約定俗成。據記者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差價合理性的評判也不同,其標準是看當前差價是否有利于提高棉花或者短纖的消費和需求。
近年來,棉花市場受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準確判斷市場變化?首先要緊跟國家政策。棉花市場兩次大起大落都和市場調控有關。去年棉花價格高位運行,大量游資進入籽棉收購領域,籽棉收購市場出現混亂。為了引導籽棉收購,維護市場秩序,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棉花市場管理、強化棉花質量監督、加強信息引導等,促使價格在去年11月中旬下行。之后,棉價大幅下跌是由于國內外通脹壓力增大,CPI指數不斷升高,國家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社會存量資金不斷被壓縮,紡織企業資金緊張,紡織企業成本競爭力下降,倒逼棉價下跌。
準確判斷市場變化,還要把握市場運行規律。棉花是商品化程度高的農產品,其價格走勢受資本市場影響比較大,想準確把握市場運行態勢確實不易,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棉花供需的基本面分析,國家政策導向,國際、國內市場環境等利多利空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把握,盡可能地貼近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的運行軌跡,為經營活動做出正確的判斷。